全球科研城市Top10,中国占半数以上,快来看看
昨天,11月16日,施普林格·自然(Springer Nature)在线发布了《自然》增刊 “2025自然指数-科研城市” ,聚焦全球主要城市及都市圈2024年在自然指数(Nature Index)追踪的高质量期刊上的最新科研产出变化。
昨天,11月16日,施普林格·自然(Springer Nature)在线发布了《自然》增刊 “2025自然指数-科研城市” ,聚焦全球主要城市及都市圈2024年在自然指数(Nature Index)追踪的高质量期刊上的最新科研产出变化。
杨振宁2003年归根,绝不是回来“养老”和“享福”,而是开始新的事业和新的寻索,做出了许多新的贡献。“从80岁至95岁的15年间,他所做的事情远比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做的要多,更重要。”2017年,熟悉杨振宁归国之后工作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朱邦芬写道。
香港2025年10月22日 /美通社/ -- 2025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于10月21日(星期二)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举行。四名2025年度邵逸夫奖得奖者来港接受奖项。大约六百名来自政商界、科学界及教育界等嘉宾出席此项盛事。
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出席仪式并致辞。他说,香港优秀的高等院校培育很多才华横溢和勤奋刻苦的年轻人,也吸引世界顶尖的学者和专业人士来港,其中一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月会到其中一间本港大学,相信一众科学界得奖者,以及本港世界一流的学者和研究人员,将继续推动香港成